课程与教学论
- 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操作条件反应”和2024-11-13
- 下列属于行为控制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是2024-11-13
- 儿童生来就有好奇心,随着后天经验的增长,他们越是不断探索周围世界、了解周围世界,越是从中得到满足,这是奥苏伯尔所提出的2024-11-13
- 学习过“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儿童,通过学习“菱形”这一概念,知道了“菱形是四条边一样长的平行四边形”,这种学习是奥苏伯尔所提出的2024-11-13
- 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著作是2024-11-13
-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德国教育家2024-11-13
- 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2024-11-13
- “实践性课程”的开发方法是2024-11-13
- 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是2024-11-13
- 被认为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标志的著作是2024-11-13
- 提倡“自然教育”的教育家是2024-11-13
- 以下属于“质的研究”的研究方法是2024-11-13
- 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古典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人是2024-11-13
- 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倡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质上体现了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即2024-11-13
- “在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需要或准备状态的一种评价,成为2024-11-13
- “指向每一个学生个体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这种目标称为2024-11-13
-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创立者是2024-11-13
- “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提出者是2024-11-13
- 加涅按照学生的学习结果,把学习分为五类,它们是2024-11-13
- 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