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高考·学前教育幼儿园案例分析专项突破
2018-12-01 11:46
技能高考·学前教育幼儿园案例分析专项突破
2018年8月新版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职业理念与职业规范
【同步练习】2018年8月新版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职业理念与职业规范
1.【考察要点】该案例主要考查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虐童事件)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即要有正确的幼儿教师职业规范。
【答案详解】何老师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给幼儿教师队伍抹黑了,严重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首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爱国守法。材料中,何老师对上课随便说话的幼儿采取嘴巴贴胶布的方式,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违反了《教育法》和《教师法》,没有做到爱国守法。
其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材料中,何老师对幼儿上课说话的行为没有耐心处理,而是采取暴力的嘴巴贴胶布的方式,没有尊重幼儿的人格,侵犯了幼儿的合法权益,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牢记教育相关法律的要求,并践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要关心、热爱每一位幼儿,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2.【考察要点】该案例主要考查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理念(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即要有正确的幼儿教师观。
【答案详解】材料中,“我”的教育行为是合理的、恰当的,践行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
首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材料中,“我”并没有将蚂蚁为什么会跳圆圈舞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儿童,而是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促进他们的观察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次,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材料中,“我”没有忽视学生的兴趣,而是将儿童的兴趣转化为一门精彩纷呈的活动课程。
最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材料中,“我”能够及时反思,以研究者的眼光抓住每个促进儿童发展的机会。
总之,“我”的教育行为促进了孩子们观察力、思考能力的发展,值得提倡。
3.【考察要点】该案例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有关幼儿教师职业理念和职业规范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即要有正确的教师观、教育观和儿童观。并且家、园、社区合作等三位一体的教育观念。
【答案详解】
(1)具体来说,孩子产生“自私”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家庭模式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4-2-1的家庭模式中处于“中心”地位,祖父母、外祖父母和父母的呵护强化了他们的自我意识观念,物质和情感都以孩子为中心。他们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也没有与之分享物质和情感的兄弟姐妹,缺乏合作、分享、谦让、奉献的良好品质,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自然就缺乏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不知道该怎样处理和别人的关系,所以就会表现出自私的一面。
②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父母总怕孩子受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对孩子过分的需求总是有求必应,尽量满足,甚至是提前满足和超量满足。例如,当幼儿看到别人有好玩的、好吃的,而自己得不到分享时,成人会说:“别哭,咱们也买!”从而滋长了幼儿对物质的索取。容忍、迁就孩子的错误,家长一见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发脾气了,不管要求合不合理,一切顺从孩子,这就是滋长儿童自私观念的温床。这样会使孩子很自大,不关心他人的利益,偏视公正权益,一切为己。这就是父母的过分宠爱培养了孩子的自私。此外,父母家庭角色、地位的偏错,家庭氛围差等,都会促使孩子形成自私的思想和行为。
③不良环境影响
孩子的天性是好模仿的,孩子自私心理的产生与其周围的不良影响也有很大关系。例如,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员自私自利,爱贪小便宜,或与人共事斤斤计较,像在公交车上鼓励孩子抢占座位等,都可能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逐渐产生自私的心理。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孩子乐于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培养其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如果是一个什么都不愿与他人分享,独占意识很强的人,是很难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缺少同伴交往的孩子心理脆弱,容易产生孤僻、自卑、破坏行为、攻击行为等心理问题。为此,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师“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建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建议家长做到:
①帮助孩子理解他人
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不要随便扣上自私自利的“帽子”,可以适当对孩子加以引导,简单的说教可能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这个时候的孩子不一定能理解这些道理。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孩子喜欢的形式帮助孩子理解他人,学习站在他人的角度去体验他人的感受,比如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妈妈扮演孩子,扮演时可夸大自私的恶劣后果,完全模仿孩子刚才的表现,引起孩子足够的重视和看法,让孩子体验一下在这种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角色游戏能使孩子经历、体会别人的情感,知道自私带给别人的害处,从而促使其改变这样的行为。
②让孩子意识到自私的后果,及时提醒和进行讨论
当孩子刚表现出自私行为时,立即强烈责备反而不好,应给予提醒和讨论。讨论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讨论内容是使孩子了解自私的后果——自私的孩子不受欢迎。孩子为了不落到没有朋友玩、没有好声誉的结果,以后会意识到自私行为并改正。
③让孩子明白分享的价值
孩子之所以不愿与人分享,是因为他觉得分享就是失去。父母应该理解孩子这种难以割舍的“痛苦”,让孩子明白,分享其实不是失去,而是一种互利,甚至是共赢。分享体现了自己对别人的关心与帮助,如果孩子表现出分享,就设法肯定孩子这么做的价值,让孩子感觉良好,感觉自我价值得到认可。当孩子得到别的孩子或大人的分享时,就告之这是他人对自己分享行为的回报,别人也同样感到温暖和快乐。这样彼此关心、爱护、体贴,多次以后,孩子的利他接受能力增强了,就会自然地去关心别人。
④以身作则,训练利他行为
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基本、最深刻的榜样。有时候家长对待那些问路的人没有一点耐心,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更会觉得事不关己,何必操心。父母在平时的言行中,表现出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困难的帮助,对社会热心、关心的态度,会感染孩子,使他也关心别人。反复训练孩子的利他行为,经常让孩子与小朋友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与小朋友们共同活动,共同分享活动的快乐。另外,应经常创造孩子为父母服务的机会,如家里买了水果、糕点时,让孩子进行分配,如果孩子分配合理,就及时表扬强化。当孩子表现出礼让,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拿给小朋友玩,主动让座等好的行为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继续这样做的愿望。
⑤不给孩子搞特殊化
在家庭生活中要形成一定的“公平”环境,这无疑对防止孩子滋长“独享”意识有积极的意义。对儿童,家长切莫把他置于只讲享受,满足欲望,而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地位,家长要让孩子分担合适的家务劳动,要让他们懂得欲望的满足和履行义务同等重要。父母还要教育孩子既看到自己的需求,也要想到别人,知道自己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关系,自己有愿望,别人也一样有愿望,应当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好东西大家都有一份,不允许一个人独霸。这样,孩子才会养成尊重长者,关心别人的好习惯,而不会事事只想到自己。
4.【考察要点】该案例主要考查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理念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即要有正确的儿童观。
【答案详解】小陈老师的做法是恰当的,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儿童观。
首先,以人为本的儿童观认为教师要看到儿童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材料中,老师并没有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是以儿童为主体,尊重小云的意见,让童真、童趣得到自由伸展的同时,也保护了儿童的创造性。
其次,以人为本的儿童观要求教师要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材料中,当游戏规则改变后,儿童做了很多平时没有的动作,发展了儿童的反应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小陈老师的行为保护了儿童的创造力,值得提倡。
5.【考察要点】该案例主要考查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应从正确的教育观入手分析。
【答案详解】小王老师的行为符合素质教育观,值得肯定。
首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幼儿学习的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性。材料中,小王老师为了让幼儿养成好好吃饭的习惯,通过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并辅助小动物角色扮演的方式,增加幼儿自己动手吃饭的机会,鼓励幼儿克服困难,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其次,小王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幼儿教育的生活性与细致性,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小王老师采用各种教育方法,从激发幼儿大口吃饭的兴趣入手,通过强化幼儿正确吃饭的行为,使幼儿主动、活泼、愉快地吃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再次,小王老师热爱幼儿,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材料中的华华吃饭容易弄脏小手和衣服,小王老师有针对性地教华华养成用毛巾擦手的习惯,体现了针对不同幼儿采取不同方式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总之,小王老师的行为促进了幼儿活泼、主动地发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很好地贯彻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
6.【考察要点】该案例主要考查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应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入手分析。
【答案详解】小王的做法是错误的,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首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廉洁从教。材料中,小王老师经常申请不必要的经费,还常以各种理由向家长讨要好处,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违背了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要求,没做到以身作则,给幼儿的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
其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不侵犯幼儿的权利,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材料中,小王老师身为幼儿教师,以权谋私,为了一己私利对学生进行乱收费,严重侵害了幼儿的合法权益,助长了不良风气,给幼儿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爱学生,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做到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7.【考察要点】该案例主要考查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虐童事件)和职业规范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应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入手分析。
【答案详解】
(1)材料一中宋老师的做法是明显的体罚行为,是容易造成幼儿人体损害的一种行为,简单粗暴。教师体罚幼儿园幼儿,无论从良心、职业道德还是法律上来讲,都是不允许的。
①苏霍姆林斯基等许多著名幼儿教育家都指出,教师要尊重幼儿,平等对待幼儿。对待幼儿的过失,如果用训斥、讥讽、变相体罚甚至体罚来对待,势必会影响幼儿身心的正常发展。
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幼儿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要“尊重、爱护幼儿。严禁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要求教师要“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
③教师因故意行为造成幼儿伤害的,法律也有相应的责任规定,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等都有相关明确的处罚规定,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2)材料二中的教师面对调皮鬼蔡二的多嘴,在白纸上画了一个头像并在其嘴巴上贴了胶带,既有效制止了个别孩子的不良行为,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又避免了伤害孩子的自尊,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这些充分体现了小王老师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灵活的教育机智。
①尊重孩子是教育的首要原则。无论多么淘气的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与其严厉地斥责孩子,不如委婉、含蓄地批评和在尊重基础上的赏识教育。实践证明,赏识教育的方法比严厉的批评和惩罚往往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②尊重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尊重谈不上教育,在尊重的基础上,没有赏识教育就不完美。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想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赏识,尤其是教师和父母的尊重和赏识。
③在赏识教育中,要在正确、客观分析和了解孩子心理状态的前提下,给予恰当的鼓励和表扬。小王老师对调皮、好说好动的蔡二,先是忍耐、等待,接着思考该如何让其“闭嘴”,最后却给予了适当的赏识,并适时提出新的要求,使其克服不良习惯,结果令人欣慰。当然,尊重和赏识要恰到好处,不能误用、滥用。
8.【考察要点】该案例主要考查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规范和安全事情(幼儿被陌生人接走事件)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应从幼儿园管理和幼儿教育法律法规入手分析。
【答案详解】
(1)园方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①《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二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②《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十七条:学校应当健全门卫制度,建立校外人员入校的登记或者验证制度,禁止无关人员和校外机动车入内。第三十一条: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低年级学生、幼儿上下学时接送的交接制度。
从法律角度而言,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发生的事故责任,肯定与园方脱不了干系。
(2)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①接送幼儿时凭证入园或“刷卡接人”,加强安保工作。
②查验接送卡,异常人员来接孩子必须征得幼儿父母同意方可放行。其他长期代接的人要有幼儿家长的书面资料。
③离园时教育幼儿耐心等待家长,不跟陌生人离园。
④密切关注每一个幼儿,防止幼儿自行离园、走失。
⑤教师与家长互留固定联系方式,教师增强安全意识。
⑥做好安全宣传工作,如园方、教师、家长对幼儿信息的保护。
9.【考察要点】该案例主要考查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公平对待幼儿)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应从教师职业道德入手分析。
【答案详解】材料中覃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关爰学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值得肯定的。
首先,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要关心、热爱学生,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的覃老师面对幼儿的哭闹并没有大发脾气,而是耐心地安抚学生,体现了关爱学生的精神。
其次,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热爱本职工作,善于反思和总结。材料中,覃老师在面对幼儿哭闹的情况下,认真反思,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爱岗敬业的精神。
10.【答案详解】
(1)违背了关爱学生的师德规范。明明和可可犯同样的错误,而许老师对明明则是当众训斥,对可可温和地说“没关系”,不仅没有尊重明明的人格,也没有做到公平对待幼儿。
(2)违背了教书育人的师德规范。明明平时爱打人,没有做美工作品,许老师应该根据明明的特点,循循善诱,使其改正错误,但老师却采用了训斥的方法,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3)违背了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许老师训斥明明的话语不恰当,使明明害怕。
第二部分 保育知识与能力
专项一 幼儿身体八大系统、器官的特点与保健
【同步练习】专项一 幼儿身体八大系统、器官的特点与保健
1.【答案详解】
(1)镶嵌式原则;优势原则。
(2)①镶嵌式原则:当人在从事某一活动时,知识相应区域的大脑皮质在工作(兴奋过程),与该项目活动无关的区域则处于休息状态,随着工作性质的转换,工作区和休息区不断轮换,这种“镶嵌式活动”方式使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有劳有逸,劳逸结合维持高效率。案例中,老师带领幼儿玩游戏时采用了劳逸结合的安排策略,游戏中间有休息时间,这样保证了游戏的高效率。
②优势原则:人们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与有关的大脑皮质区域是否处于“优势兴奋”状态有关。若有关的大脑皮质区域处于兴奋状态,人们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理解力、创造力也会大大增强,思维非常活跃,从而提高学习或工作的效率,否则,效果不理想。兴趣能促使“优势兴奋”状态的形成,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表现得特别专注,对其他的无关刺激则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案例中,老师采取了游戏这样一种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形式,所以保证了幼儿的参与性和愉悦性。
2.【答案详解】老师的做法正确。
方法:可以让幼儿上身稍向前倾,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轻轻向外吹气,对侧鼻孔的鼻涕即可擤出。一侧擤完,再擤另一侧。
3.【答案详解】应该引导月月尝试质地比较硬的食物,通过对乳牙的良性刺激,促进牙根自然脱落。
如果吃的食物过于精细化,乳牙无法得到充分的咀嚼锻炼,刺激不够会造成颌骨发育不全,导致乳牙根难以吸收,不易脱落,给换牙造成障碍。
4.【答案详解】
(1)不同意。因为幼儿的皮肤表皮薄嫩,真皮中的胶原纤维少,缺乏弹性,容易被外物渗透,渗透作用强。成年女性化妆品的成分中有可能含重金属元素,或含有雌性激素,都可经皮肤被吸收到体内,引起中毒或导致性早熟。
(2)《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三条规定:幼儿园应当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及本地自然环境,有计划地锻炼幼儿肌体,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正常情况下,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
①户外活动有利于幼儿生长发育,合理参加户外活动可以补充维生素D,而维生素D可以促进幼儿对钙和磷的吸收,有助于孩子身体素质的提升。
②户外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小乐园,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里度过的。幼儿园户外活动必须具有形式多样的特点,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的实际需要。
③户外活动能提高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户外活动往往需要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展开,即使是简单的游戏活动,也有不少规则。如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滑滑梯,就有一个先后次序问题;一起搭积木、踢球,就有合作与配合的问题。可以说,户外活动为孩子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积累为人处世的规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孩子们往往会从游戏中积累经验并迁移到将来的日常生活中。
5.【答案详解】小明妈妈的做法不恰当。因为这种做法会导致小明碘摄入过量,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有研究表明,过量补碘会导致碘致甲状腺肿和高碘性甲亢,还会对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动物实验研究证明碘摄取过量可使动物脑重量减轻,学习记忆力下降。
专项二 幼儿营养与膳食
【同步练习】1.【考察要点】该案例主要考查幼儿膳食的特点、配制原则及托幼机构饮食卫生要求。
【答案详解】这种做法不科学。
不法生产经营者套用食品标准来逃避监管,违规将鱼肝油生产成婴幼儿食品,婴幼儿服用这些产品的危害是很严重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维生素,溶于脂肪和脂溶剂,通过胆汁缓慢排出体外,如果摄入过多,会导致维生素中毒现象。
2.【考察要点】该案例主要考查幼儿膳食的特点及托幼机构饮食卫生要求。
【答案详解】从量的方面保证婴幼儿维生素的摄入,要做到为幼儿选购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粮谷类等食物,保证幼儿每日对这些食物的需要量。
从质的方面保证婴幼儿维生素的摄入,要做到减少维生素的损失和破坏,食物做到保鲜储存,选择正确的烹调方法。
3.【考察要点】该案例主要考查幼儿膳食的特点、配制原则及托幼机构饮食卫生要求。
【答案详解】这是错误的做法。
黄豆、玉米等粮食作物贮藏不当发霉后,用水反复搓洗,然后晒干,继续食用或者卖掉,这不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用水反复搓洗,只是洗掉了长在表面的霉,殊不知,黄豆、玉米内部也长了很多霉。
过霉的黄豆、玉米不仅营养素被大量破坏,营养价值降低,还会产生致病因素,如黄曲霉菌会致癌。
专项三 幼儿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同步练习】1.【答案详解】从病原体来看:水痘、麻疹、手足口病属于病毒性感染,猩红热属于细菌感染。
从传播途径来看:水痘、麻疹、猩红热属于典型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播。手足口病属于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较为复杂。
从症状来看:它们都有皮肤的疹状结构,但颜色、所起部位、密度、疹的形态都有所不同。
从预防方法上看:水痘、麻疹、猩红热应注重空气消毒、通风,手足口病应注重儿童日常接触器具的消毒和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2.【答案详解】不对。
磺胺类药物对于一些有过敏史的孩子应慎用,对密切接触者可以服用磺胺类药物进行预防,但一颗达不到预防的效果,应连服3天。
服用药物期间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和皮肤有无出血点。
另外,磺胺类药物具有明显的副作用,可造成对肠胃的刺激,服药后应注意观察和护理。
3.【答案详解】
(1)关门,关窗户。
(2)用手捂住耳朵并闭嘴,同时嘴里鼓气。
(3)如果手正在忙,来不及堵耳朵,那么就张开嘴,使耳膜受到里外基本一样的声压。
专项四 幼儿非传染性常见病及其预防
【同步练习】【答案详解】
(1)这是中耳炎。
(2)诱发中耳炎的因素:
①给幼儿洗澡、洗头时污水入耳发生感染。
②喂奶过急,使乳汁进入中耳发生感染。
③家长给幼儿挖耳朵时,不小心刺伤耳内的皮肤黏膜而引起感染。
(3)预防方法:
①及时保暖,避免伤风感冒。
②不要给幼儿挖耳朵。
③给孩子洗澡时,用干净的小脱脂棉球塞入耳道,或以手堵住耳道,以免污水灌入。
专项五 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防护和急救
【同步练习】1.【答案详解】
(1)培养幼儿的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
(2)创设良好生活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3)引导幼儿找出身边的隐患 。
(4)对于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的合作。
2.【答案详解】
(1)脱离电源。
(2)触电可致心跳和呼吸严重紊乱,以至完全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处心脏挤压。
(3)保护伤面。
(4)送医院。
专项六 幼儿常见的心理行为卫生及疏导
【同步练习】1.【答案详解】
(1)从案例中可以看出,红红很可能患了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多动症),又名轻微脑功能失调(MBD)或注意缺陷障碍(ADD),是一类以注意障碍表现最为突出,以多动为主要特征的儿童行为问题。学龄儿童的发病率比学前儿童高,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2)多动症儿童一般在智力、动作、技能、语言、社会性等方面比正常儿童发展迟缓,因而需要对他们进行较多的教育训练,如训练其手眼协调、注意力集中,多让他们与同伴一起做游戏,以增强语言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多动症儿童的社会阈值较高,不管是正性强化还是负性强化,多动症儿童均不易接受,即一般奖惩不易约束和矫正此类儿童的行为,所以,对这类儿童的教育和训练要有极大的耐心,每一次提出的具体要求不要太高,要让他们通过努力能够达到,以增强其成就感。与此同时,要注意消除其不适宜的行为,当不良行为出现时,漠视或暂时剥夺一些权利,效果较好。行为治疗对学前儿童多动症有一定的疗效。
2.【答案详解】黏人是指儿童靠近教师或家长的所有行为,包括走动时跟着教师或家长,拥抱教师或家长,抓住教师或家长的胳膊,或拉着教师或家长的衣服,不愿意离开。通常是出于对安全感的需求,儿童才会总是黏着教师或家长。
当一名儿童刚进入幼儿园、当他的日常常规发生改变、当他的生活中发生创伤性事件时,他就会有这样的需求,需要寻求任何他能找到的宽慰,以此来应对给他造成不安全感的处境,教师或家长往往就是儿童所寻求的对象。当他感到没有压力时,黏人的现象就会减少或消失。
3.【答案详解】毛毛第一次拒绝服从,是没有理睬妈妈,她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继续拼拼图,妈妈没有对她造成任何影响。
妈妈第二次催促的时候,毛毛拒绝服从,有了眼睛的动作“只是瞥了妈妈一眼”和言语反抗 “我还没拼好拼图呢”,第二次拒绝服从的态度更强硬、决心更大,为自己找到了理由。
当妈妈第三次催促的时候,毛毛用大声喊的方式拒绝服从,似乎告诉妈妈她生气了,非常不愉快。
第三部分 教育知识与运用
【同步练习】1.【答案详解】
(1)促进幼儿体力的发展。
(2)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3)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4)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5)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6)促进幼儿美感的发展。
2.【答案详解】教师B的方法可取。
教师A的组织方式很难建立家校之间的良好联系。家长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老师也无法了解家长培养孩子的方式。而且容易在幼儿中滋生攀比现象,不利于幼儿之间的和谐交往。容易养成其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教师B的组织方式有创意、有个性,能够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使幼儿养成节俭过生日的习惯,纠正攀比和虚荣的不良风气,让幼儿回归简单、俭朴、喜悦。同时与其他幼儿建立友谊、促进幼儿之间情感交流,让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环境中,促进幼儿的人格发育。
幼儿在幼儿园过生日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一种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家长更清楚地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方便与教师之间的配合;另一个方面可以使家长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并能体谅教师;还可以增进教师、家长、幼儿之间的亲密程度,方便以后的家园合作。
3.【答案详解】我认为幼儿教育不应该“小学化”。
(1)幼儿园教育具有启蒙性:即为幼儿提供学习经验,为幼儿的一生成长奠定基础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实质上就是启蒙教育,是简单的、通俗的、基础的,易于开发幼儿智慧和培养优良个性的教育。如果在幼儿园就学习拼音、识字、数字等小学的内容,就违背幼儿园教育的启蒙性特点。
(2)幼儿园教育具有活动性:即通过具体的活动,幼儿才能理解学习的内容;通过与他人交往,与环境互动,获得直接经验,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如果在幼儿园就按照小学的“上课”方式来实施教学,幼儿就难以获得直接经验,难以理解学习的内容。
(3)幼儿园教育具有游戏化: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幼儿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也是幼儿获得发展的最基本的途径。而“小学化”主要采用的是讲授法,这不符合幼儿园教育的特点。
(4)幼儿园教育富于生活化:大多数的学习都是在生活中进行的,即保教结合,而小学是以对学生的教育为主,因此,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违背了幼园教育富于生活化的特点。
(5)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即幼儿的思维活动还要借助具体的事物进行。而小学主要采用的是讲授法,通过语言进行教学,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6)幼儿语言的概括水平还比较低,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有限,对于小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安排还难以理解。
因此,幼儿园教育不能“小学化”。
4.【答案详解】
(1)张老师的做法不合适。
原因:①张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幼儿园教育发展性和合作性的原则。苗苗没带材料,张老师就不让她参加活动,使她缺失了参加这一次操作活动及和同伴交往的机会,从而使她一天的情绪都很低落,严重影响到后面的活动,这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
②张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幼儿园教育个别对待的原则。虽然张老师要求全班幼儿都要带废旧材料,但是当出现有幼儿没带材料的时候,教师就应该个别对待,采取合适的方式妥善处理,不应该不让苗苗参加活动。
③张老师的做法不利于家园合作。苗苗在回家后,冲爸爸大发脾气,会影响到苗苗和爸爸之间的亲子关系,也会导致苗苗爸爸对张老师产生意见,不利于家园合作。
(2)①首先,张老师应该安抚苗苗的情绪。在只有苗苗没带材料的情况下,她心理本身就会出现一定的落差。因此,她非常需要教师的安抚。
②其次,张老师可以让苗苗和其他同伴一起分享所带的材料,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学会彼此分享,也会让苗苗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活动中。
③最后,在离园时,教师可以和苗苗的家长进行沟通,告知家长这个情况,并提醒家长以后要多加注意,加强家园合作。
5.【答案详解】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发展阶段如下:
(1)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岁)。
(2)自我中心的认识性别角色(3~4岁)。
(3)刻板的认识性别角色(5~7岁)。
6.【答案详解】
(1)父母的惩罚。
(2)大众传播媒介。
(3)强化。
(4)挫折。
7.【答案详解】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是指教师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身份,具有社会角色的特征。
(1)教师是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指导者。
教师扮演的“指导者”角色,具体表现为:
①引导:对学前儿童遇到的障碍和不解,教师应引导他们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②指导:指导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
③诱导: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前儿童的动机、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④教导:教导学前儿童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
(2)教师是塑造学前儿童心灵的工程师。
幼儿园教师的任务是育人,既要开启学前儿童的心智,又要培植他们的心灵。表现在两方面:
①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儿童道德素质的培养,进行全面教育。
②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表率作用来影响和感染学前儿童,以潜移默化的教育机制和教学艺术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教师是学前儿童学习的支持者。
“支持者”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①支持儿童独立、自主学习。
②支持学前儿童合作学习。
(4)教师是学前儿童的养护者。
“养护者”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①教师是学前儿童权利的保障者。
②教师为学前儿童的发展创设适宜的气氛和环境。
(5)教师是学前儿童教育的研究者。
“研究者”具体表现在三个层次:
①反思课堂教学情境中各种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
②针对教学实践的问题,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以便做出决策。
③针对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反省教育实践中的价值、伦理等问题。
(6)教师是沟通学前儿童与社会的中介者。
教师是学前儿童了解社会、开阔视野、走向社会生活的重要引路人。学前儿童对社会的认知、态度与情感体验都是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完成的。
8.【答案详解】(1)洋洋的道德行为出现了反复、不一致的现象,可能的原因:一是洋洋的年龄比较小,道德认识水平比较低,道德意志薄弱,所以道德行为出现了反复;二是家园缺乏配合,洋洋在家的道德要求和幼儿园不一样。家庭要求比较宽松,溺爱洋洋,而在幼儿园,老师要求严格,也是就出现了上述情况。
(2)为了教育洋洋,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尊重与热爱洋洋。
幼儿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于洋洋行为的偏差,不能讽刺、挖苦,更不能歧视、责骂、恐吓或体罚,而是要尊重洋洋人格和保护洋洋自尊心的基础上,坚持正面教育和疏导原则,耐心地慢慢纠正。通过用关爱和尊重,帮助洋洋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勇敢地改正缺点。
②家园配合实施德育。
幼儿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幼儿的认知和行为容易受外界影响,幼儿园的德育效果经常会被家庭教育所影响,因此,要建好家园合作的桥梁,教师和家长要经常联系、沟通,达成一致的育儿理念,使幼儿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9.【答案详解】小金和溜溜都算比较淘气的幼儿,独立性较弱,没有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同伴间的交流和相处能力较差,自我中心性比较强。但孩子的表现欲很强,所以都希望争第一,他们不仅觉得排第一很光荣,而且还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措施:
(1)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已初步意识到胜利、第一的光荣,逐渐有了竞争、争强好胜的心态。教师多给予机会,了解幼儿的优点,为每个幼儿尽可能的创造都有得第一的机会,还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2)将这件事公开在全班幼儿面前讨论,引导幼儿自己说出两名幼儿的优缺点。寻找合适的机会对幼儿进行礼让教育,促进幼儿之间的伙伴关系,做到奖惩分明。
10.【答案详解】
(1)有意识地多与该幼儿交流。在课余时间,到她的身边,问问她自己的一些兴趣及有关她的事情。在交谈中运用亲切的语气和她说话,并利用一些辅助性的举动来加强幼儿的亲切感,如拍拍她的小手、摸摸她的头等,让该幼儿感到老师是喜欢她的,让她感到老师的关爱,慢慢地学会愿意与老师交谈。
(2)多鼓励、多表扬。充分使用鼓励和表扬来促进她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如发现她与小朋友说话了,马上表扬,让她意识到与小朋友交往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同时在班里有意识地多鼓励、表扬她,发现自身的闪光点,让她在小朋友面前树立起自信心。培养她主动与小朋友的交往的欲望。
(3)家园携手。让家长认识到孤僻、不合群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必须引起重视;建议家长在家多陪幼儿玩,与幼儿多亲近,让她学会与人交往。
11.【答案详解】
(1)①联系幼儿生活经验:老师请幼儿欣赏生活中的服装款式、图案等,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
②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老师请幼儿自助选择材料设计、装饰服装,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尊重了幼儿的主动活动和主体地位。
③因材施教,重视个体差异:当有些幼儿提出不会装饰或画不好时,老师请他们再次欣赏,感受不同风格。老师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专门指导,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适宜的发展。
④活动整体性:美术活动结束后,老师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服装店”,结合幼儿的表演游戏既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也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喜悦。
(2)老师把活动延伸到了区角游戏“服装店”中。同时老师还可以将“服装店”延伸到幼儿平时的生活经验中所见到的真实的服装店;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合作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12.【答案详解】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
①亮亮在科学活动中,积极地将粗细水管连接在一起,表现出积极的兴趣。
②在操作过程中,将水从细管倒入,让水从另一头流出感到非常开心,最后成功地将倒入粗水管的水也引流出后,自豪地向同伴分享,这都表现出亮亮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得到了成功的体验,积累了相关的经验。
③在发现水从粗水管倒入无法流出时,亮亮反反复复观察尝试,最后发现问题并且解决了问题,发展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2)策略: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中的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13.【答案详解】不恰当。
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不仅是观察者、记录者,而且还是游戏的尊重者、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和干预者。教师在引导幼儿游戏时,应注意:
(1)教师要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2)教师要适时提出开放性问题。
(3)教师要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
(4)教师要巧妙扮演游戏中的角色,而不是给幼儿去规定角色。
(5)教师要尽可能用简捷的方式指导幼儿游戏。
14.【答案详解】
(1)理解:我们的环境布置往往是按老师的理解由老师完成,即使幼儿参与也是一种“受动式”“小面积”的参与,即儿童参与环境创设一般得经过教师的同意,按教师的意图,甚至是教师说,幼儿做。陈鹤琴先生主张“环境的布置要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因此,做教师的应该学会如何领导儿童运用大脑和双手来布置环境。
其含义:改变教师包办代替创设环境的观念和行为;努力使幼儿自主创设物质环境成为幼儿园课程中的一部分;使幼儿能根据活动需要,积极主动地创设学习、生活的环境;使环境趋于幼儿最近发展区,环境真正成为幼儿所想、所表达、所活动的空间。
(2)在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的体现:
①强调儿童的参与性。
②满足儿童的身心发展。
③幼儿园中的户外场地的设计,即水泥地、花草地和泥土地。
④场地的设计一定要方便,能让儿童充分地活动开来,有利于儿童开展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如果在场地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增加户外场地的面积,使学前儿童能充分地享受户外环境。
⑤在设置幼儿园课程时,应该考虑尽可能利用户外条件的资源。如果场地面积比较小,则不能仅仅为了美化的作用而设置一些不必要的设施,而限制了儿童的活动范围。
15.【答案详解】(1)以上案例设计的是学前语言教育中有关早期阅读的活动。
(2)①阅读前的准备活动。
学前儿童理解一本图书不是单靠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当儿童对图书的情节不够熟悉或难于理解时,他们就无法很好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活动中往往将指导的重点放在帮助儿童理解画面的表面意思上,而无法让儿童结合某些画面的细微特征深入地理解画面间、画面与整个故事间的逻辑关系。
②儿童自由阅读。
儿童自由阅读是正是阅读活动的第一个阶段。
③师生共同阅读。
师生共同阅读是阅读活动的一个重要步骤。儿童对图书的主要情节和内容已经比较熟悉,因此,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法与儿童一起阅读图书,了解和理解图书的大致内容。同时,教师要特别关注阅读活动的重点、难点问题,并鼓励儿童把主要内容总结、归纳出来,从而巩固、消化所学的内容。
④儿童讲述阅读的主要内容。
这个阶段是儿童所理解的图书内容以口头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它是儿童将图画符号转化为语言符号的极端,因此也是阅读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儿童可以在小组内自由讲述,也可以在集体中讲述或同伴间合作讲述。
技能高考学前教育类
网上报名报名后,我们将尽快回复您